8.17.2007

20070816, MAX 25℃

澳貓趕進度



●出現了!咖哩烏龍麵 VS. 咖哩烏龍麵


某個睡不著的晚上起來看完五集的料理東西軍,出現在最後一集對決裡的輸家就是咖哩烏龍麵。冰箱裡的材料都是現成的,所以第二天中午就開始動手削馬鈴薯皮、切洋蔥。


澳貓其實個性比較偏和貓,對咖哩的口味也是佛蒙特蘋果咖哩派的。有一回去東京的時候,看到 V6 以一種稍微曝光過度的畫面拍攝這個牌子的廣告,對那種晨光灑遍室內、年輕的大男孩又餓又慌亂的準備出門的感覺印象非常深刻。不知道為什麼後來出現了爪哇咖哩口味,還有大中小辛三種不同程度的辣味,對於只是想要以一道輕食沐浴晨光的澳貓來說,不得不說是一種困擾啊!


咖哩的烹煮過程就不用說了吧!反正煮好以後放一夜再吃是貓認為咖哩好吃的關鍵,這樣蔬菜的甜味才會釋放回咖哩醬汁中。印象中第一次外食咖哩,是剛上大學沒多久,在台大對面開的知多家,不管叫的是牛豬雞肉 ,濃稠的咖哩飯上一定會撒上幾粒葡萄乾,還附有一小碟醬菜。和風咖哩比起印度咖哩來口味偏甜很多,所以配醬菜吃還滿對味的。但是這幾年吃到比較特別的咖哩飯卻是新宿的中村屋,它的辛香味有一點點南洋羶,在遍地甜的和風咖哩中歷史悠久又獨樹一格啊!



●蒜台炒叉燒


蒜台這樣青菜到現在還讓我搞不清楚它原本生長的樣貌,吃起來沒有蒜苗味,比較像梗粗的韭菜心,卻也沒有韭菜味。澳貓一直勉勵自己要為了攝取植物纖維讓步,所以只要有去唐人街超市,看到的話就會買兩把回來擺著。記得以前蒜台炒過洋菇、肉絲之類的,感覺味道還好,但沒有讓人特別有印象的作法。


上週趁著去EKKA當雜役的時候,在唐人街燒臘店買了一點叉燒肉。其實在港式燒臘裡,澳貓最少吃的就是叉燒;以往去燒臘店叫便當,一定也是燒鴨燒雞不燒肉;去了日本吃拉麵,對於只有周圍燒一圈、裡頭肉白又無味的和式叉燒更是不敢恭維。這次會去買,除了福至心靈外,也是價格考量。這裡的燒臘店一隻烤鴨賣27AUD,比起來雖然只比台北貴一倍左右,但是吃烤鴨是一種全家出動的進食活動:片成薄片的鴨肉蘸上甜麵醬包在薄餅裡,吃的時候還要趁貓媽媽不注意把大蔥拉出來;此外還有連著肉的鴨骨頭加蒜粒、蔥段和辣椒一起大火快炒出來的烤鴨第二吃。相較起來,只有一隻貓啃一隻鴨,對我而言實在算不上幸福啊!

總之,蒜台炒叉燒是對的。敬告澳貓食譜愛用者:可別看到肉就下油鍋爆香先哪!叉燒已經熟了,蒜台炒好以後再放下去拌兩下就可以。



●BASA魚對決之最後一役



自從來 Brisbane 發現 Basa 這種白肉魚的存在後,澳貓就一直絞盡腦汁想要找出烹煮它的最佳方式。這裡的澳客很可能直接把它拿去蘸粉油炸成 Fish and Chip 就上桌, 但是這樣不經思索的處理食材對貓而言是一種墮落啊!因此之前試過紅燒、茄汁、油煎、鹽烤,肉質鬆軟水分又多的 Basa 不知道為什麼吃起來就是不盡人意。


上個月從台灣回來時帶了一小包豆豉,打算拿來試試。照理說,所有的廚師或食譜都會告訴你,新鮮的魚才能拿來蒸,才能吃到魚肉的鮮味。不過在這裡要買到鮮魚,得花個把鐘頭坐車去唐人街或兩小時的小台北去;等到採買回來到家下鍋,再鮮的魚也是過去式了。所以這兩塊已經在冷凍庫裡凍上一禮拜的 Basa,就隨意地切了幾大塊,撒上豆豉和薑絲就下鍋去蒸。我的爐子爐火不算太大,不過這魚熟得很快,魚肉裡原本的水分流出來浸溼了豆豉,成了把魚肉醃起來的醬汁;水分被蒸出來的 Basa 吃起來也不像以往那樣鬆散,反而具有一種軟嫩的口感。當下讓人感動得快要滴出淚來:原來,豆豉才是Basa的解答啊!


沒有留言: